2025 年 11 月 9 日至 21 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(十五运会)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,这场由广东、香港、澳门首次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,预计吸引全国 3.6 万名运动员、4.5 万名赛会志愿者和 4000 名记者参与,规模远超 2024 年巴黎奥运会,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赛事共设 57 个大项(含竞技项目 34 大项、群众赛事 23 大项),覆盖跳水、乒乓球、龙舟、舞龙舞狮等传统与新兴领域,将全方位展现大湾区的体育活力与文化魅力。

一、三地联动:开创全运会全新模式
本届全运会以 “激情全运会,活力大湾区” 为主题,首次打破地域界限,将赛事分布在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等 19 个城市承办,形成 “一赛事一次跨三境” 的独特格局。例如,跨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和深港马拉松赛将通过 “前置查验、封闭运作、无感通关” 的创新机制,实现三地赛事无缝对接,成为中国体育历史上首个跨境体育 IP。场馆建设方面,90% 以上利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,仅新建 6 个临时场馆,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,如广东奥体中心通过光伏设备打造近零碳场馆,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修旧如旧保留历史风貌。
百家乐规则二、竞技与全民并重:57 大项点燃多元激情
赛事设置兼顾竞技水平与群众参与,既有跳水、乒乓球等 “梦之队” 项目的世界顶尖对决,也有龙舟、毽球、轮滑等接地气的群众赛事。竞技项目中,游泳新增男女 50 米仰泳、蛙泳、蝶泳 6 个小项,田径增设 4x100 米混合接力,攀岩项目拆分为 4 个小项,进一步与国际赛事接轨。香港将承办篮球(男子 22 岁以下组)、场地自行车、保龄球等 8 个竞赛项目及群众赛事,澳门则聚焦空手道、武术等特色领域,广东赛区承办 366 个小项,覆盖曲棍球、棒垒球等城市特色项目。值得关注的是,残特奥会同步举办,设 46 个大项,首次推出辅具应急维修服务,并为视障人士配备语音播报和手语解说,彰显人文关怀。
三、筹备冲刺: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
目前,粤港澳 105 个场馆已全部完工(除 6 个临时场馆外),广东奥体中心以 “珠水奔流、湾区浪涌” 的设计承办开幕式,深圳湾体育中心将以智慧化设施呈现闭幕式。赛事通过 AI 摄像头、AR 导航等技术提升观赛体验,如广州体育馆的 “天眼网络” 可预判人流风险,深圳体育中心的 “5A” 平台实现赛事信息实时交互。文化层面,颁奖音乐以《彩云追月》为蓝本进行现代改编,群众赛事融入地方特色 —— 茂名定向赛联动荔枝节,佛山龙舟赛结合功夫文化,梅州足球之乡承办五人制足球赛,让体育与城市底蕴深度共鸣。
这场跨越粤港澳的体育盛宴,不仅是竞技实力的较量,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。正如组委会所言:“通过体育纽带,我们将书写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,让全运会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焕发新的光彩。” 随着赛事临近,3.6 万健儿即将在大湾区的赛场上追逐梦想,共同见证历史的诞生。